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中国考985最容易的地方,从来都不是北京 热推荐

时间 :2023-06-27 10:14:32   来源 : 前瞻网

近日,正值考高志愿填报期,深圳迎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6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函》。这意味着,深职院正式“升级”为本科大学。

深职院虽然此前一直是一所专科院校,但素有“高职第一校”、“高职中的清北”美誉,已经连续7年稳居全国大专院校第一,是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更是深圳的骄傲。


(相关资料图)

从历年录取分数来看,深职院不仅比其他专科院校高出一大截,甚至比一些本科院校的收分还高。比如,2022年深职院在湖南最高录取分数线就比当地本科线高出51分,在四川比当地本科线高出36分。

深职院的办学经费以及生均拨款,更是足以吊打国内大部分的省属211、双一流!去年,深职院还成为了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高水平慕课中唯一入围的高职院校。

而且深职院的毕业生,每年超过10%入职深圳地铁、中国移动、腾讯、比亚迪、大族激光、港铁集团、大疆、华为等知名企业。

此次,深职院“升级”为本科大学,不仅分数线将水涨船高,对于提升学校知名度以及推动深圳城市建设都将扮演非凡的意义。

这座经济强市,太渴求大学了!

01

谁是我国高校第一城?

虽然经济与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我国经济大市未必就是教育强市。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院校1545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

仅从数量上来看,北京以92所高校遥遥领先,武汉和广州位于第二梯队,上海则不敌重庆和郑州,深圳更是仅以8所高校位列倒数,同样处于劣势的还有东莞、佛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

其实,不难发现,高校资源最集中的前20座城市,不是直辖市就是省会城市

比如,南京经济总量虽不敌苏州,济南不敌青岛,但不妨碍它们是本省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如果从高校实力来很衡量的话,这种格局更加明显。

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国内高等教育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实施的重点建设计划。尤其是985大学,代表了我国教育顶尖水平,是千千万万学子苦苦追寻的殿堂级院校。

从分布来看,我国39所985大学和116所211大学仍然主要集聚于四大直辖市,以及其他主要省会城市,基本都是传统的大区中心

北京和上海在985和211高校排名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北京更是以8所985大学和26所211大学一骑绝尘,令其他省份考生羡煞不已。

一般而言,每年高校招生名额会向本地倾斜,例如,去年浙江大学全国招录的6100名本科生中,有超过半数是来自本省的学生,广东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也同样如此。虽然北京的8所985高校本地生源占比没有这么夸张,但总体招收数量不容小觑。

再加上每年仅5万左右的考生,北京一直被视为上985最容易的地方。

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2022年各省985录取情况,天津以6.64%的录取率位居全国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上海,之后才是北京。

而随着我国出生人口大盘见顶,未来考985最有优势的地方可能会再次发生变化

在985工程、211工程之后,2015年我国又提出了一项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国家战略——双一流大学。目前,全国共计有147所高校被列入“双一流”大学名单。

其中,北京又以34所“双一流”大学高居榜首。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顶层设计,近几年北京正在加快高校外迁的行动

今年年初,据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所在京高校将疏解到河北省雄安新区,预计2025年秋季对外招生,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

这意味着,雄安新区即将迎来第一批双一流大学,河北也将告别没有双一流大学本部的历史。

而北京的高校也将随之缩减,未来我国高校第一大市可能出现易主。

不过,北京毕竟承担了特殊的使命,高校外迁也是出于更高战略层面的考量。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扩建大学仍然是主要诉求。尤其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对高素质人才的依赖将越来越迫切。

抢人才,就是抢未来。

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轮高校大调整,奠定了如今的大学“势力”布局,让一众省会得以跃居为高校强市。

第一次是19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部分大学院系被撤并,一众新的工科院校诞生,传统大区中心成了最大受益者。

第二次是三线建设时期,基于备战和均衡发展的需求,大量高校、科研单位、工厂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这一时期,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成了受益者。

第三次是京校外迁。1969-1970年,基于当时特殊形势,包括中科大在内的13所在京高校外迁到安徽、陕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

与之对比,深圳、苏州、佛山、东莞、南通、泉州等万亿级强市,虽然经济后来居上,但高等教育却一直难以跟上

这些经济强市,一开始就以发展经济和产业为重点,没有省会集全省资源为一体的优势,且一开始对教育医疗的重视度也不够,导致如今高校实力相对孱弱的局面。如今,不仅985、211高校数量为0,就连双一流大学都寥寥无几。

而顶尖高校不仅在为当地输送人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进而形成高效有序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这些城市的迫切追求。

02

大湾区正在疯狂建大学

深圳,是动作最大的一个。

深圳是我国工业第一大市、四大一线城市,同时还是大湾区的科创中心,但这座经济强市却只有8所本土高校(包括中外合办)。

与北上广相比,相差悬殊!

但近年来,深圳通过一边引进985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边扩大本土高校实力另一边拼命建设新大学,多措并举加快建设高校体系。

截至到目前,已经有许多世界名校在深圳创办分校或合作办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等。

可以说,过去10年,深圳几乎以1年1所的速度,疯狂建大学

未来,深圳计划再引进一批知名高校。

根据十四五规划,深圳将加快推动香港大学(深圳)等高校建设,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外,再添一座世界百强高校。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也正在筹备中。

在引进985高校方面,深圳将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继哈工大之后再引进一所理工类强校。

哈工大深圳校区成立于2017年,短短的5年时间,其在多地的录取分数线已经超越本部,分数逼近华东五校。目前,哈工大(深圳)已累计培养了140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留深率达52%。

类似的一幕是否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深圳)身上再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此外,在本土高校方面, 深圳海洋大学预计2023年7月底开工建设,2025年7月一期工程部分建成投入使用。根据规划,深圳今年还将推动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

总而言之,这些年,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突围,深圳完成了双一流大学“零”的突破,且聚集了以哈工深、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代表的知名高校。

日后,通过香港大学(深圳)、电子科技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海洋大学等高水平学校,深圳高等教育体系或迎来关键一跃。

同样在发力高校建设方面的,还有东莞、佛山、中山等一众大湾区核心城市。

例如,东莞近期公布了两所新建高校的最近进展:大湾区大学在去年初正式动工建设近一年后,第一标段于今年1月6日全面封顶;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建设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将于今年7月全面完全。

根据规划,两所高校均将在今年招录首批学生。前者定位是建成以理工科为主、办成一所独具特色、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后者将建设为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

甚至连广州这样的教育大市,也在紧锣密鼓筹划高校建设。

近日,教育部宣布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此同时,学校公布了首批开设的专业。

除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还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它是以中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二级学院。另外,2021年正式获批的广州交通大学以及黄埔大学等,都是广州筹建更高水平高等教育体系的冰山一角。

实际上,不久之前,教育部发文禁止跨省异地办学,但仍留下了两个出口。

一个是在京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迁移,我们上文所说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4所双一流大学首当其冲。

另一个是鼓励港澳高校在珠三角开设分校,这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考虑。

也正是基于此,大湾区才得以实现高校扩张。

广州交通大学、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一系列大学正在大湾区落地生根。

这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首先,当然是收获人才。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虽然2021年,广东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达408万人,尽管占全国比重达到9.2%,但相较于广东人口总量,在校大学生规模仍显不足。

其次,补齐大湾区基础科研短板。广东基础研究“两头在外”现象比较明显,导致广东在前沿探索研究和重大原创性突破方面贡献较少,而高校正是基础科研的关键阵地。

最后,基于人才基础和创新能力,让大湾区的高校连线成网,更好发挥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的聚集效应。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深圳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3】《2023-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AI芯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全国高校排行:谁是中国大学最多的城市?》国民经略

【2】《官宣!深职院“升本”,6个本科专业面向广东招生》南方PLUS

【3】《重磅!57所“新大学”要来了!》搜狐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